全国安全用药月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全国安全用药月”,我们特别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用药安全。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21世纪20-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增长最快的时期。以60岁作为人口老龄标准,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将增长4%以上,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可达4亿。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多病共存现象也十分严重,现患率达40%-56%,多病共存导致多重用药,年龄越大多重用药比例越高。北京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多重用药比例达64.8%。
老年人用药的危险因素
生理机能变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老年人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减退,各种生理调节功能降低,代偿恢复速度减慢,,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稳定能力下降,对药物反应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减弱。肝肾功能减退者,因药物在体内代谢减慢,排泄过程延迟,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因而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老年人体内药物靶组织结构、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对药物敏感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对药物的感受性和耐受性发生改变。老年人体内脂肪和水的比例明显增加,可导致脂溶性药物蓄积,药物清除减慢。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增大,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更加敏感,因此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中枢系统不良反应也更严重。
多重用药的风险
多药联合治疗时药物-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风险,使得共病的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性明显下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衰弱及认知能力下降和功能状态受损的高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
患者依从性问题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不能按时、按量正确服药。有的老人可能会忘记服药,有的则可能自行增减药量,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不恰当多重用药处方的表现形式
(1)没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临床适应证;
(2)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超过获益的处方;
(3)具有不良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ADI)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4)重复应用同类药物;
(5)药物的剂量、给药频次及给药方法途径不合理;
(6)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药物;
(7)遗漏对患者有益的药物;
(8)不能按预计方案使用的药物;
(9)药物的不可及性。
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风险管理原则
医生、药师、患者及其家属均应提高对安全用药的认识,最大限度减少多药联合治疗的药源性损害。
医生方面
联合用药应注意剂量个体化。老年人用药反应的个体差异比年轻人更为突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的个体最佳剂量。
联合用药应“少而精”。能单药治疗不联合用药;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用药数量并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
根据各种药物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选择药物各自最佳服药剂量和时间,延长联合用药时间间隔,在保证疗效同时,降低ADI风险。
告知患者所处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发生ADI的可能性。
药师方面
推广由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模式,鼓励药师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药物治疗工作。药师在充分知晓患者病情前提下,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疗效与安全性及患者教育。
强化药师为用药安全共同负责的理念,认真审核处方或医嘱,识别潜在的用药风险或错误,减少老年人的药源性损害。
向患者讲解如何发现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患者及家属方面
鼓励老年人按时到门诊随访,知晓自己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时就诊。有条件者设立个人的用药物记录本,以记录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
家属要协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漏服、多服、误服药物,以致难以获得疗效或加重病情。家属必须定时检查老年人用药情况,做到按时、按规定剂量服药。
教育老年人及其家属避免随意自我治疗。不宜凭自己经验随便联合用药,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食品添加剂和各类保健品。不轻信民间“偏方”、“秘方”,以免造成ADI。
老年人用药安全关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管理,决策时要考虑药物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尤其要关注共病多重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不恰当的多药处方是复杂的医疗实践问题,选择合理的多药共用除必须熟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性外,更要关注药物间的代谢改变和对机体及器官功能的影响,促进处方优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鼓励结合非药物治疗等措施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性,让他们能够安全、合理地用药,享受健康美好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33-3544.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25.
2.《医养结合机构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医养结合机构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5):355-362.DOI:10.3969/j.issn.1674-3245.2022.05.001.
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2002400)课题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高龄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5):548-554.DOI:10.3969/j.issn.1674-3245.2021.05.040.
供稿:药剂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