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昼夜温差拉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不定。有效应对这种变化,需要从衣、食、住、行、防病多个方面综合入手,才能安稳舒适地度过这个“乱穿衣”的季节。一份详细的深秋养生清单,请收好:
穿着篇:“三明治”穿衣法舒服又温暖
这是应对大幅温差最有效、最经典的方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内层(排汗层):选择棉质或透气的贴身衣物,保持皮肤干爽。
中层(保暖层):如毛衣、抓绒衣、毛圈卫衣,根据温度随时穿脱。
外层(防风防水层):风衣、冲锋衣等,抵御秋风和偶尔的雨水。
图片来自新华社
重点提示:
保护重点部位:注意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寒从脚起”,及时换上包裹脚踝的鞋袜。
早晚加衣:出门时备一件轻薄易携带的外套或披肩,以应对傍晚的凉意。
忌骤增骤减:添衣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一定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
饮食篇:润燥暖身,增强免疫
秋季干燥,气温走低,饮食应以养阴润燥、少辛增酸、清润平补为主,顺应“秋收”之道,对“贴秋膘”要因人而异,避免一味进补导致脾胃负担或助火生痰。
推荐十种秋季养生食物
秋季养生必吃十种食物推荐清单
饮食原则:
多食滋阴润燥之品:多吃梨、蜂蜜、银耳、百合、芝麻、豆浆等,可以制作冰糖雪梨汤、银耳莲子羹等,防止秋燥引起的口干、皮肤干燥。
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莲藕、白菜、苹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早餐宜温食:早晨起床,喝一碗热粥、热牛奶或豆浆,可以暖胃养胃,帮助身体抵御外界寒冷。
少食生冷:避免过多食用西瓜、冰淇淋等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起居篇:规律作息,改善环境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收藏”之势,早睡以滋养阴精,早起以顺应阳气舒展。
开窗通风,保持湿度:天气转凉,人们习惯紧闭门窗,但室内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同时,秋季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一盆水,保持空气湿润。
注意睡眠保暖:夜间气温较低,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腹部和背部的保暖,防止夜间受凉。
运动篇:适度锻炼,耐寒健身
“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指的就是适当的耐寒锻炼,但需有度。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登山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易耗伤津液,也易受风寒。
注意运动时间与地点:最好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避开清晨和夜晚过冷的时段,以及风大的地方。
充分热身:天气变冷,肌肉和关节更僵硬,运动前必须充分热身,防止拉伤。
及时擦汗添衣: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刻脱衣吹风,应尽快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添上衣物。
防病篇:重点预防,有备无患
秋季是感冒、流感、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预防呼吸道疾病:早晚出门佩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阻隔病菌和灰尘。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关注心脑血管:冷暖变化会刺激血管收缩,加重心脑血管负担。有相关病史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遵医嘱服药,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保持良好心态:秋风萧瑟,易产生“悲秋”情绪。多晒太阳,多与亲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深秋养生口诀
三层巧搭配,保暖又灵活;
饮食宜温润,滋阴又防燥;
作息要规律,通风加湿不能少;
运动需适度,重点在热身;
防病记心间,平安过深秋。
遵循以上建议,助您从容应对深秋多变的气候,享受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
科室介绍
天津市海河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现代康复与传统中医康复相结合为特色,倡导系统化、个性化的综合康复理念,通过精准的功能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全力为COPD、偏瘫、截瘫、颈肩腰腿痛等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医学服务。
诊疗范围:
呼吸康复、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多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特色诊疗技术: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关节、肌肉疼痛,应用关节穿刺注射技术、膝关节抗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氦氖激光仪、微波治疗仪、中频药透仪等技术及西医康复仪器配合等传统中医针药治疗。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12:00
13:30-17:00
周六、日
08:00-12:00
出诊地点
天津市海河医院F楼一楼
供稿:康复医学科
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
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及AI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