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海河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位极其危重的孕产妇患者。患者小杨(化名)21岁,新婚不久便迎来喜讯——怀孕11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喜悦。入院前20天,小杨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由于处于孕早期,未进行系统诊治,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当作普通感冒处理,但病情持续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和胎停育。经外院紧急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痰液及血液检测确诊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寻求进一步救治,由120转运至我院。
与时间赛跑
多学科协作快速精准
患者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时,处于镇痛镇静状态,经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外周血氧饱和度仅92%(吸氧浓度90%),入院诊断为孕11+5周胎停育、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肝功能损伤、感染性脑病),病情复杂危重。
重症医学科紧急处置
医院高度重视,院长和业务副院长立即到场协调,医务科组织重症医学科、结核科、感染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影像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重症医学科结合病史、体检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多学科意见,在纷繁复杂的治疗矛盾中,滴定出一个个治疗平衡点——TDM指导下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应用、肺复张结合俯卧位通气纠正呼吸衰竭(ECMO小组随时待命)、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镇静降低氧耗和组织代谢、经鼻肠管EN提供营养素并维护肠道功能、病室负压实施及呼出气引出确保院感防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急剧恶化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治疗前
治疗后
感染灶清除
平台支撑专科发力
随着抗结核药物应用,肺内和血流中的结核感染灶得到有效遏制。而稽留流产成为感染的主要矛盾,患者已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须尽早清除感染源以改善凝血状况。在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和器官功能支持的基础上,入院第二天下午行清宫术,重症医学科医师全程监护,手术顺利。术后次日,患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稳定,阴道出血量少,病情持续好转。
医护陪同下行清宫术
AI赋能优质护理
智慧赋能人文关怀
后续治疗强调人文关怀与康复训练并重,由早期被动活动逐步过渡至主动训练。康复医学科量身定制康复计划,仅一周时间,患者已可下床缓慢行走。
患者康复训练
为实现无陪护病房中的“亲情陪伴”,依靠医院算力支撑和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启用私人订制智能陪伴,舒缓患者情绪,辅助临床治疗,促进康复。在知情同意后,通过音色克隆技术、语音驱动口型合成技术等,将患者丈夫、母亲的形象与音色合成“数字陪伴助手”,呈现在患者的面前。患者能够通过屏幕与“数字陪伴助手”实时交流,获得深切心理支持,缓解产后抑郁与焦虑,增强抗病信心。同时,利用“数字陪伴助手”开展妊娠合并结核病的防治宣教,并协助进行家庭成员筛查与预防知识普及。
AI技术为患者带来家庭温暖
家属赠锦旗表示感谢
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经8天全力救治,患者杨某最终转危为安,转入感染科继续抗结核治疗。我们坚信,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专业与热忱将继续守护更多生命,书写温暖篇章。
供稿:综合IC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