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天津市消化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授牌仪式暨医-药协同赋能精准医疗学术会议在天津市海河医院隆重举行,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正式成为联盟成员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病中心王邦茂教授、
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刘艳迪教授、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教授
以及来自
市海河医院
消化内科、感染疾病科、心内科、结核科、药剂科等科室的专家学者出席。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科室负责人刘会领担任执行主席及会议主持人。
01
授牌仪式
天津市海河医院
党委书记张伟华
首先,张伟华书记致辞,对王邦茂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他表示,我院消化内科加入天津市消化疾病专科联盟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对我院的信任,赋予了我们更高的使命,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在资源共享、协同攻关、人才共育等多个方面携手并进,共同提升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病中心
王邦茂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病中心王邦茂教授讲话,充分肯定了我院消化内科的工作成绩及为天津消化疾病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天津市海河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华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病中心王邦茂教授共同为“天津市消化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揭牌。
02
学术会议
授牌仪式后,学术会议正式开始。来自多学科的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消化科、结核科常见疾病的重点、难点及诊疗新思路,为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科室负责人刘会领
首先,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科室负责人刘会领对科室2025年上半年工作成果进行汇报。
主持人
学术分享由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罗雁、梅玫分别主持。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罗雁主任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梅玫主任医师
学术分享
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刘艳迪教授
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刘艳迪教授作《IBD相关肝功能不全分析》专题分享。提出“肝病肠致,肝病肠治”理念,强调免疫调节与肝毒性药物动态平衡。重点介绍了IBD常用治疗药物(美沙拉嗪、硫唑嘌呤、甲氨嘌呤、生物制剂)发生肝毒性的比例、机制、最新研究及治疗原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
曹海龙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曹海龙教授作《青年医护如何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专题分享。他分享了自身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十大经验,强调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要学会把握住零碎时间,指出青年医护应该紧贴临床,学会从查房时不能回答的问题中寻找科研思路,为临床工作者打开“从实践到创新”的窗口。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苏芳副主任医生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苏芳作《迷雾中的腹泻:肺结核合并腹泻的迷案侦破》病例分享。凸显“微生物-宿主-药物”三角关系的动态评估价值,更是将“精准诊疗”落在具体临床场景中。
天津市海河医院药剂科
张洁主任药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洁教授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专题分享。她详细阐述了最新抗结核药物引发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诊治方法。更让我们看到临床药师的角色升级:从“药品保障”到“诊疗协同”,药师的专业知识,正在为“精准用药”保驾护航。
交流研讨聚合力
在交流讨论环节,刘艳迪教授、周璐教授、主任医师邵红霞、主任医师梅玫教授、主任医师焦占全、主任医师侯志丽、副主任药师孙旺强、副主任医师陈静围绕“抗结核药物肝损伤”“肺结核合并腹泻”等实战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分享高风险人群基线肝功能监测方案,抗菌药物与肠道微生态调节的平衡策略等临床经验。这些宝贵的交流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清晰的诊疗思路。让我们在未来的疾病诊疗中更放心、更大胆,逐步攻破更多的学术难题。
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刘艳迪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
周璐教授
天津市海河医院感染疾病科
邵红霞主任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梅玫主任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心内科
焦占全主任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科
侯志丽主任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药剂科
孙旺强副主任药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陈静副主任医师
最后,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刘会领主任对会议进行总结,再次感谢王邦茂主任及各位专家同道莅临海河医院参加学术交流。我院消化内科加入天津市消化疾病专科联盟是新的起点,更是责任与担当。本次精彩的学术会议中,每一个病例都是一座蕴藏着无尽知识的宝库,承载着疾病的复杂多变、诊断的抽丝剥茧以及治疗的精妙策略。同时强调了MDT协作的不可替代性——当医生聚焦疾病演化规律,药师深耕药物作用轨迹,二者碰撞出的不仅是更安全的用药方案,更是以患者获益为原点的医疗本真。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将携手联盟单位,持续探索医-药协同的“精准之道”,更好的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消化内分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