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创新·融合·发展
天津市医师协会复苏、急救和灾难专业委员会2025
年学术年会
暨天津重症医学血流动力学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年6月27日—28日,由天津市医师协会主办,天津市医师协会复苏急救和灾难委员会、天津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承办,天津市海河医院协办的
天津市医师协会复苏、急救和灾难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天津重症医学血流动力学培训班,秉承“规范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在天津市海河医院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延续了往届特色,27日下午设置了workshop环节(理论+实操),28日进行学术授课。会议采用多会场并行模式,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同仁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前沿进展、学科交叉融合与未来发展新趋势。会议为促进急诊急救与灾难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
一、党建活动
在会议进行前,天津市医师协会复苏急救与灾难专委会召开支部会议。支部书记杨万杰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研读党章,并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会议强调党员医师要在急救与灾难救援中冲锋在前,严守廉洁纪律,确保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与会人员表示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健康天津建设贡献力量。会议为专委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未来将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二、workshop环节
天津市重症医学血流动力学培训班Workshop板块于天津市海河医院实训室进行,培训包含理论授课环节及实操环节,由市海河医院急诊科马龙艳主任主持。
第一环节理论授课
首先由天津市海河医院ICU于洪志主任进行授课,在CVP的测量与解读中强调了中心静脉压(CVP)是评估危重症患者容量状态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容量管理中,CVP趋势比单次值更有意义。其次,于洪志主任结合案例及大量的临床图例对ECMO中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详解,使学员对血流动力学的原理及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今后临床中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随后天津市海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董士起护士长对当下的热门话题CRRT联合ECMO技术及护理进行了精彩授课,从技术要点到护理核心,使学员受益匪浅,最后强调了ECMO-CRRT是重症救治的重要组合,需规范操作、精细化护理和个体化管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天津市海河医院ICU郭禹教授讲授了picco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解读以及AI助力血流动力学的管理进行授课。对PiCCO工作原理及核心参数进行详尽剖析,对于血流动力学零基础的学员具有极好的入门引导作用。并现场向学员演示了我院已成功引入Deepseek到HIS系统中,在日常的病例书写及诊疗过程中,AI可结合最前沿的研究及文献,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措施,助力临床医生工作的完成,为临床医生减压,真正成为智能助手。
第二环节 实操
一、金宝血滤机的连接
董士起护士长实际演示金宝血滤机的管路连接及运转,预冲准备-连接患者-调整血流速-动态监测-及时处理报警及常见的问题。关键点:操作需熟练、快速,避免管路暴露污染,冲管后需生理盐水封管维护。规范操作是保障CRRT安全有效的核心。
二、
ECMO导管的置入(模拟人)
由石锦辉教授和郭禹教授演示完整呈现了VV-ECMO(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的标准化流程。
三、ECMO管路的预充
RICU刘丽护士长及李丽超老师进行了ECMO管路预充的演示,强调了预充质量直接影响ECMO运行安全,需团队双人核查。管路安装-排气操作-压力测试-循环维持,预充过程一气呵成,学员通过现场直播的大屏幕清晰地观看了操作过程。
四、年会会议开幕式(主会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高玉雷(左)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褚玉茹(右)
复苏、急救和灾难专委会主任委员杨万杰
杨万杰致辞:值此2025年天津市重症医学血流动力学年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医院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当前,医学正迎来智能化、精准化诊疗的新时代。专委会在AI辅助决策、AI辅助问诊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本次年会聚焦"智慧血流动力学与重症救治",期待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多学科协作,共同应对老龄化、新发传染病等挑战。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症医学事业贡献力量!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院长樊毫军
樊毫军致辞:在天津港"8·12"事故十周年之际,我们隆重召开本次年会,聚焦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会议围绕三个核心环节展开:规范是基础,要完善急救标准,推进同质化培训;创新是动力,重点发展便携诊疗设备与智能辅助技术;团队是保障,强化多学科协作与院前-急诊-重症一体化救治。天津大学医学院(排名全国第12)将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促进经验交流与技术创新。让我们共同总结实战案例,提升重大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推动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
天津大学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伟锋
李伟锋致辞:很荣幸能与各位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天津市医师协会复苏、急救和灾难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开幕。在此,我谨代表天津大学向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天津大学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之所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挑战,提升复苏、急救及灾难应对能力,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校去年和总医院急诊科合作,深刻体会到急救医学要发展,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付出。期待未来我们能开展更多合作,携手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福祉、提升急救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天津市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王毅
王毅致辞:值此盛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医院向所有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祝贺,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筹备表示衷心感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一直在重症方面奋力前行,我们始终以"生命至上"为宗旨,在复苏急救、灾难救治等领域深耕不辍。此次会议聚焦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我院专家团队分享的实战经验与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我们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实力。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院前急救-急诊-重症一体化建设,推动急救规范标准化、救治技术智能化、团队协作高效化,以复苏、急救、灾难救治为主体,为"健康天津"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期待与各位同仁携手开创重症医学新篇章!
第一环节由徐磊教授、吴琦教授和王毅教授主持并点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徐磊(左)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吴琦(中)
天津市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王毅(右)
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院长樊毫军
授课题目:地震现场急危重症伤员诊治伤员诊治装备研发及示范
近三年承担的“地震现场急危重症伤员诊治装备研发”任务聚焦创伤大出血与挤压综合征(CS)的快速现场评估与救治,取得三大成果:1、可穿戴监测系统:基于石墨烯呼吸传感器,研发随抛型多生理参数监测装备,探索CS发病机制及快速诊断新思路;2、POCT检测与智能诊断:开发血钾/肌酐一体化便携检测仪(1分钟出结果),结合EIT影像与生化参数对比,构建CS智能辅助系统,预测AKI、血液净化需求及死亡风险;3、系统集成示范:通过大动物模型验证,集成生化检测、影像监测等技术,提升现场救治能力。项目践行“安全应急是天大的事”,推动应急医学装备创新。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孟祥飞授课题目:《超级算力驱动人工智能+医学新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中国AI创新成果显著,如DeepSeek在自然语言理解、群体知识构建及算力突破(超算→智算)方面取得进展。AI原生医院方案(如海河医院)实现医疗大模型轻量化安全部署,构建L0-L2分级应用体系,覆盖中医(针灸推拿生成式模型)和生物医药(“超智数”融合适配)。AI将拉平知识鸿沟,推动专业能力向智能工具转移,形成“数据→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演进,重塑医疗范式(循证、可视化),并变革产业生态,使人成为控制者、创新者和数据消费者,引领科技与医学革命。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田丽
授课题目: 《透过质量指标深挖临床内涵-护士的思考》
护理质控指标发展:围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脓毒性休克等关键指标,构建结构化分析体系,从结果指标反推过程管理。护理视角优化:VAP防控:关注床头抬高、声门下吸引、密闭式吸痰、口腔护理(刷牙最佳)。CLABSI防控:强化手卫生、优选含醇氯己定消毒剂、优化置管管理。CAUTI防控:规范固定、清洁,避免拔管前夹闭。脓毒症管理:落实Bundle(早期液体复苏、抗菌药物使用)。患者安全目标:以精准治疗为锚点,优化护理策略,推动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第二环节由刘健教授和翁欣教授主持并点评。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ICU副主任刘健(左)天津市天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翁欣(右)
天津市天津医院主任医师李银平
授课题目: 《杂志编辑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辅助的临床研究论文》
A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市/县医院应用:AI病理大模型辅助诊断,AI病例书写提升效率,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化诊疗流程。DeepSeek在科研中的角色与限制:应用场景:文献分析、数据整理、论文初稿生成。风险与规范:AI论文易“模式化”,需符合中科院“八大规定”,学位论文须声明AI使用情况。出版业要求披露AI生成内容,文本优化无需标注。专家观点:AI在病理诊断等临床领域价值明确,但科研应用需谨慎,避免学术不端。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心晶
授课题目:《ARDS患者氧疗策略的优化》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目标设定中,研究表明极高氧目标可能增加总体死亡率。高氧血症与低氧血症均影响ARDS患者预后,需平衡风险。保守氧疗(严格控制SpO?或PaO?上限)相较于常规氧疗,可显著降低短期死亡率,但需避免低氧损伤;自由氧疗则可能因高氧毒性加重氧化应激。目前证据支持对危重症成人采用较低氧合目标(如SpO?88%-95%),以减少高氧相关器官损伤,优化临床结局。氧疗策略应个体化,动态评估患者氧供需平衡。
复苏、急救和灾难专委会主任委员 杨万杰
授课题目:《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异常、人口流动加剧的2025年,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冠变异株、禽流感H5N1)威胁持续。我院在疫情期间圆满的完成了防疫任务,总结之前的成功经验,依托目前的防控形势,建议从构建防控体系:预警与响应:依托AI监测全球疫情动态,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作用,与全市共享数据;救治能力提升:扩建负压病房,储备抗病毒药物,开展远程会诊支援跨区甚至跨市病例救治;社会协同:联合社区推广mRNA疫苗加强针,利用短视频等开展公众科普。建议将呼吸道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立法,推动医疗协作。
学术专题会:
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军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ICU主任于洪志《剖析CRO感染现状,探寻诊治新路径》
主持:复苏、急救和灾难专委会主任委员 杨万杰
讲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徐磊《心功能不全自我代偿与治疗》
第一分会场第一环节由辛绍斌教授和王士梅教授主持并点评
天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辛绍斌(左)天津市急救中心三分部主任王士梅(右)
讲者: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副院长王峪《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进展》
讲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学政《老年患者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管理策略》
讲者:天津市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刘金柱《小儿急症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管理》
第一分会场第二环节由褚玉茹教授和姜素文教授主持并点评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ICU主任褚玉茹(左)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姜素文(右)
讲者: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主任王伟《VA-ECMO期间血流动力学监测》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实验室主任陈怀永《肺干细胞功能异常与呼吸系统疾病》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ICU主任于洪志《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
第二分会场(护理分会场)
第一环节由王利教授和孙洪芬教授主持并点评
天津市海河医院护士长王利(左)天津市海河医院护士长孙洪芬(右)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红蔚《呼吸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精准管理》
讲者: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护理部主任
任怡《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实践》
讲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护士长刘媛《呼吸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
第二环节由安娜教授和张华教授主持并点评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护理部主任安娜(左)天津市海河医院护士长张华(右)
讲者:上海市肺科医院护士长陈丹萍《多学科团队在呼吸慢病护理中的循证实践》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媛媛《智慧护理与多学科协作的融合》
讲者:天津市海河医院护士长孙燕《体外膜肺氧合清醒患者早期康复》
本次会议为医护人员搭建了灾难救援与医学科普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与会者围绕行业热点与难点展开深入探讨,充分展现了医工结合、医教融合、中西协同、医护联动的创新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会议不仅强化了多学科协作能力,更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期待广大医护工作者继续携手并进,以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为驱动,共同守护人民健康,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天津急救与灾难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