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
2025年6月14日
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旨在感谢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同时呼吁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挽救生命。血液无法人工合成,只能依靠健康人群自愿捐献,因此每一份献血都可能成为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献血的科学知识,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献血,并积极参与这项崇高的公益事业。
01
血液:生命的河流
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运输系统,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各司其职:
红细胞
负责运输氧气,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
白细胞
抵御细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
血小板
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防止失血过多。
血浆
含有蛋白质、激素、凝血因子等,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50公斤的人约有3500-4000毫升血液。献血时,每次捐献200-400毫升(约占全身血量的5%-10%),身体会在短时间内通过造血机制补充,不会影响健康。
02
献血的意义
一袋血,一条命
临床用血需求大
我国每年需要约1500万人次献血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实际献血量仍有缺口。许多手术、创伤、血液病(如白血病)、产妇大出血等患者,都依赖输血维持生命。
血液无法长期储存
不同血液成分的保存期限不同:
⑴全血:35天
⑵红细胞:42天
⑶血小板:仅5天(需持续供应)
⑷血浆:冷冻保存可达1年
这意味着血库需要源源不断的献血者支持,才能确保患者随时有血可用。
献血是互助,更是社会责任
今天的献血者,未来也可能是受血者。献血制度的核心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足够多的人参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医疗用血需求。
03
关于献血的谣言
1
献血会导致贫血吗?
不会。
献血前会检测血红蛋白水平,确保献血者符合标准(男性≥120g/L,女性≥115g/L)。健康人献血后,骨髓会加速造血,通常在1-2周内恢复血容量,1-2个月完全恢复红细胞数量。
2
献血会感染疾病吗?
绝对不会。
我国采血采用一次性无菌耗材,每位献血者使用全新采血针和血袋,用后立即销毁,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3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吗?
不会。
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是白细胞,一次性献血200到400ml,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到2%。这点白细胞在一到两个小时内就能从骨髓中得到补充。
4
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吗?
不会。
有传闻说“一滴精十滴血”,然而精子和血液完全是属于两个体系中两种不同的细胞。生育能力取决于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而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
04
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前:
学习了解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不要空腹,不要食油炸食品和油腻食品,适宜吃稀饭馒头和小菜;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
献血前一周如有感冒、发热、腹泻等;女性在月经期及月经期的前后三天,应暂缓献血。
填写《献血登记表》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电话,都要登记。
献血后:
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针眼周围洁净、干燥,不要用手揉搓。洗澡以淋浴为好,避免脏水污染针眼,以防感染。
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适当休息,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供稿:输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