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急诊科先后收治两名热射病患者。入院时,患者出现昏迷、抽搐、高热(超40℃)、心率快、大汗,病情危重。急诊科医生初步诊断为“热射病(重症中暑)”
,死亡率极高
。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为患者建立双静脉通道补液,
同时通过胃管灌洗、膀胱冲洗、水浴、冰袋、冰毯等多种降温措施以帮助患者降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经过一系列急救措施,患者体温下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转入重症监护室(综合ICU)进一步治疗,同时,组织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针对患者躁动、抽搐的情况,综合ICU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有效镇静治疗,给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由于患者出现肝肾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横纹肌溶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以
控制核心温度、清除炎症介质、维持脏器功能。经过72小时的精准治疗与护理,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各项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
转入普通病房后,医护团队启用“热射病康复管理方案”。医生团队精准医疗,多维度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多学科会诊持续关注患者多器官功能维护,阶梯式液体疗法确保患者水电解质的精准平衡。护理团队暖心践行“全人文关怀”理念,“零”盲区动态观察评估患者,“零”延迟及时响应,“零”距离护理宣教、心理沟通,创新实施特色护理服务,注重患者身心康复。刚出综合ICU的时候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活动受限,经过医护悉心的照护,两位患者已经可以自主翻身、适当床上活动,并且可以与家属和医护进行简单交流,目前仍在持续康复中。
热射病起病迅速,几小时内就能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死亡率超过50%。50周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甚至达到70%~80%!
因此,与“死神”的竞速可谓是分秒必争,在“高温杀手”面前,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此次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我院急诊、综合ICU、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疾病科等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多学科团队的高效协作,打赢了这场生命“保卫战”。
热射病就是中暑吗?
热射病,可不是简单的中暑。
它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中暑是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性疾病,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如热射病)
。
热射病
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
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
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
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
1.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谵妄、昏迷等。
3.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哪些人容易得热射病?
热射病有两类易感人群
户外高温下作业的:
如建筑工人、环卫工、农民、外卖员、消防员等,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体力消耗大,出汗多,易脱水。
体弱及有基础病的:
老年人、婴幼儿及儿童、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长期处于闷热室内的老人、服用抗抑郁药等影响排汗药物者同样危险。
现场怎么紧急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
。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
。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
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
试图给患者喂水。
如果患者发生呕吐
,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体温持续升高
,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头痛:
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肌肉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呼吸浅快:
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恶心:
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昏迷:
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极度虚弱:
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意识模糊:
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谵妄:
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癫痫:
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如何预防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来源:急诊科、综合ICU、感染疾病科、宣传科、健康中国
|